close

上禮拜六早上5點半起床,但禮拜五晚上拖到快12點才睡,所以星期六早上去參加安東隊的太極拳課是有點睡眠不足的.......

1. 這造成了一個後果,那就是當天早上打了兩趟太極拳時,我都有一點恍神,忘記了招式......當然另外的原因則是第一趟和第二趟打64式的時候,

整個團練的氣場是非常好的,因為師兄姊的動作和呼吸有一段時間是趨於一致的,因此你可以感覺到靜.......

分兩個層面,第一就是你感覺不到聲音和呼吸聲,你觀看周圍的師兄姊如同在看默片和慢速播放一樣,很靜,很穩,很放鬆很舒服

第二階段大概是我有點累了,如同站樁或靜坐入定一樣,這次連自己手腳的動作都不知道做些甚麼,只感覺到意識和陽光的存在,飄飄然的,沒有任何的聲音,就在此時,我忽然閃過一個念頭"咦!?我的手在做甚麼動作?恩應該是打太極拳,但是那一招呢?"當時連自己做那個動作都沒知覺的忘我了,好險後來回神了開始跟上動作......哈哈,這算是入定?出神?夢遊?還是腦內嗎啡多巴胺分泌過多,抑或身體疲累睡著了?

總之是個難得的體驗

2. 禮拜六打第二趟太極拳時,結束分享心得時,師兄提醒我的丹田(軸心)晃動得很厲害,我想應該是的,因為我站中間,前後左右都有師兄師姐,我發現距離太近了,因此很容易受到其它人的干擾,我也要跟著調整自己的步伐....所以可能有點起伏和晃動........這代表我的修練修為還不夠,容易被外在的事物所影響,而沒有沉下心和圓融的來調整動作,大架無法打其實就可以打小架....但要領不變

3. 練舒筋操時和站樁時,發現胯微酸的地方由大腿內側慢慢上移到鼠蹊(該逼:台語)下方一點,逐漸向胯接近了,應該是胯又鬆了一點

昨天禮拜一晚上,我很高興地出門準備去練拳,但是竟然忘了帶我個功夫鞋,不得已只好穿著涼鞋練拳,結果涼鞋太重太厚且不是完全平底,因此讓我在練舒筋操和太極拳時,重心會不穩..........

但昨天的收穫是

1. 因為是熟悉的音樂,且精神和身體狀態不錯,加上天氣暖暖的,我也逐漸習慣了場地,我找到一株樹為標竿,感覺自己站在公園空地的中央,四周有樹包圍,氣場很好,我在站樁時調好姿勢時就關照自己前方有佛陀或開心尊者的影像,整個人就非常的平靜和安詳,整個人感覺很舒服

2. 站樁和打太極拳時,容易有氣感,且感覺有一段時間老師和師兄姐的動作是一致的,動作不徐不急,配合著佛樂,行雲流水不間斷的接續動作,整體的氣場和默契非常的好.......我昨天就沒有走神了

3. 老師提醒兩個重點,其中一個就是尾屢下沉中軸的鬆轉,老師舉例:雲手,我自己體會的則是在攬鵲尾接單鞭(按之後的轉腰回身刁手)及舒筋操的左右獅子搖頭,會注意到下沉尾屢的旋轉中軸,最有感覺,其它的招式則要慢慢的修,重點是沉在尾屢時,就好像感覺微後坐的下沉,這樣你就容易用中軸轉動,否則就是扭動腰

4. 老師提醒的另一個重點就是腳要鬆綿入地,無論是在安東還長安老師都提過數次,主要的就是如果大家上半身可以走氣,那接下來就要練下半身,上半身氣走到指尖後要讓騎回流,同樣的腳的氣下到湧泉後也要回流,你如果用力踩,氣就斷了,踩和鬆綿入地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十分力,一個是七分力,力要回收不要用力踩實,簡單的來說,如果你沉在左腳,右腳虛腳,下腳時,端看你是用末端帶動還是丹田腰軸微主宰的出腳,這有不同,如果是踩下去,是腳底連同身體重量一起下去的10分力,此時就會連帶帶著重心前移和腰微前傾,運動就是末端先動,身體再配合,但練功是由軸心發動,沉左腳時,鬆丹田後鬆胯,此時蓄勁在腰胯,才出腳,前踩(橫跨或後踩),注意此時由三分力到七分力,重心未前移,不是被腳和身體重量帶著走,如貓步的把前腳掌平放在地面,此時才移動丹田(中軸)和重心,由後腳到腰施力到前腳,昨天老師就舉了一個例子,就是有師兄說摟膝坳步,為何手勁還在走,但腳已經停了,其實就在於先踩10分力,還是前腳虛腳3到7分力,用後腳,鬆丹田,轉軸心腰發勁到前腳和手的差異,末端先動和腰發勁的先後差別

5. 老師昨天也有提到64式如何綿綿不決氣不斷,那就是舊力未竭新力已生,所有的招式力不要全放,且鬆丹田時,不是把手收回來,這樣就斷了,是中軸的鬆,然後手腳接下一動,例如:如封似閉接十字手,手沒有回收,還有單鞭接下一式也是一樣......這一式接續下一式是連續不停頓的

6. 昨天練了八段錦和氣功18式,感覺手掌覆面和覆耳時,有嗡嗡和熱氣的感覺,且八段錦練完以背發勁的時候,感覺手好像劃開空氣,在水中有一層包裹,也感覺到鬨鬨的掌壓.........很舒服

白天和晚上的場地我覺得都很好.........受益良多........

歡迎各位師兄姐討論與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黃增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