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人都會問加密貨幣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是一種創新還是騙局?因為比特幣在201712月曾飆升接近至2萬美元,但現在又跌破8000美元;即使加密幣目前有許多的投機與幣值的不穩定等因素影響,不過加密幣的特性: 去中心化、不可竄改、分散式帳本、C2C的交易都讓許多的使用者持續的進場,就是希望在未來的虛擬世界中搶先入市,加上有許多傳言說台灣目前的監管力道尚未嚴格管控,因此有許多人想來台發行ICO和開交易所,但實際上的情況真的如此嗎?

 

我們先來看看加密貨幣ICO的風險,根據 Bitcoin.com 統計,在去年總共 902 ICO 的專案中,有531 ICO 專案面臨失敗的命運,比例高達 59%,而投入這些專案的總金額共計約 2.33 億美元,因此台灣已經有立委質問政府對於區塊鏈的目標和願景為何?要如何由數字貨幣轉型為區塊鏈金融,對此台灣的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指出: ICO 可分為三大類,一是應用型:若群眾募資不涉及證券業務,金管會本來就是開放態度;二為證券型: 若變成證券化商品,就屬特許行業,納入證券交易法管理範圍,必須經過核准;第三是支付型: 若涉及跨境支付,不只是金管會,央行也必須介入審查。

 

又許多國家對於數字貨幣都是課徵「交易獲利所得稅」為主,但是台灣財政部在2018年三月卻公開表示:數字貨幣交易視同商品交易,若銷售達一定門檻就要課徵「加值型營業稅」(簡稱消費稅),這又和各國的作法不同。

 

目前台灣的立委,仿效日本、韓國與新加坡等加密貨幣發展迅速的國家,自主成立「區塊鏈連線暨產業自律組織」;另召開「區塊鏈金融公聽會」,積極推動區塊鏈發展與加密貨幣及交易所的合法化。至於在相關主管機關方面,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指出,將跟法務部協商,未來使用者在作數位貨幣與法定貨幣要交換時要採「實名制」,由銀行做KYCKnow Your Customer,認識客戶),而且加密貨幣業者要有自律組織。

 

不過近期在幣安(Binance)、火幣(Huobi)等大陸加密貨幣業者,在台灣擴大曝光和徵才,已有業內人士舉發,大陸業者宣稱有作好「KYC」把關,其實是不符台灣行規,由於金管會目前採取「低度管制」,僅要求業者參予SRO(產業自律聯盟),因此未來金管會應該會著手擬定相關的法規。

 

幣安和火幣都在台灣參與SRO宣言但台灣的營業執照仍還在申請中,這兩家公司同時宣稱要在台灣落地法幣交易,即把目前在海外的數字幣幣幣互換的交易,進一步作到以數字幣兌換新台幣的交易。

 

台灣的幣圈雖認為海外的交易所來台可視為市場競爭,但其開戶認證和銀行KYC的方式都不符合台灣金管會和法務部的洗錢防制要求,以台灣目前有經營法幣交易的日本BitPoint 台灣、幣託、MAX台灣數位資產交易所都採取客戶開戶和銀行的連線需要多方及多次認證。

 

然而當各國開始相繼討論比特幣與國家安全的問題,金管會的態度原本是先觀察,以「虛擬商品」看待,但當南韓於今年起開始實施虛擬貨幣交易實名制,金管會考量到加密貨幣對於今年底反洗錢評鑑的負面衝擊,已經有意跟進韓國採行「實名制」來控管。

 

所謂「實名制」,即希望銀行以信託帳戶方式,在法定貨幣及數位貨幣間交換時,法幣部分要用實名制,即用真名帳戶,由銀行做 KYC,目前有幾家銀行有提供此服務。

 

簡單的說,想來台灣開交易所必須開設信託帳戶,且法幣兌換要用實名制並加入SRO;至於ICO的部分則是政府在5月份啟動金融監理沙盒申請,先行和主管機關報備確認ICO的類別,在金融科技實驗創新的情況下和相關主管機關及立法委員共同試行是比較有保障的做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黃增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