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上太極拳課時,朱老師重新教導我們練鬆胯的功法.
練習方式是手平舉上抬時輕微後坐(坐胯),手下甩時站起,一直保持的手臂前後甩動和坐胯與起身....做這個動作會讓小腹和丹田保持著彈性,不會肌肉僵硬,因此對於日後的氣沉丹田非常有幫助....所以早晚加減練,就會有一定的效果,而且因為對丹田(下腹部)練鬆勁與彈性,所以還可以調整身體的曲線
聽起來很簡單是不是,但如果你沒有抓到要點會做成同一邊變成練體操,也就是手下甩時下蹲,手提起時起身....這完全符合功學慣性原理,不信你自己試試看
所以我簡單的提醒幾個重點:
1. 請先想像和練習太極拳的起式和運氣法,因為太極拳的啟示,雙臂開始上提時是緩緩吸氣入丹田(此時要鬆腰落胯,微坐姿站立),接著沉肩墜肘的手放下時吐起鬆小腹....而鬆胯的動功則是此招式的連續動作....因此抬臂時就微坐,下甩時就微力起身....記住就是腰和手的方向的相反的
2. 手臂要放鬆,肩膀不能著力,輕鬆的甩,這樣身心才不會緊繃,也才有效果
3. 先不要注意呼吸,自然就好,否則動作會亂掉....
4. 注意儘量不要屈膝,而是用腰腹的鬆落,(哭,我的小腹緊繃,鬆不下去,每次都屈膝),現在我儘量輕微屈膝靠後坐的姿勢來放鬆小腹肌肉
-----------------------------------------------------------------------
接下來我來談談氣沉丹田的體悟:
陳老師曾說過:氣沉丹田不是刻意吸氣讓小腹(丹田)鼓起...
我以前不知道,有一陣子都刻意吸氣鼓起丹田,老師說這是錯誤的,因為這樣變成死氣,氣不會自己流轉....
老師說氣沉丹田時因為尾屢下墜微坐落胯所以丹田鬆了,我看到陳老師真的可以做到,可是我的肌肉硬繃繃(以前練體能的結果,只能慢慢的用時間來鬆化了),我現在有點體會,氣沉丹田不是把丹田的肌肉都鬆掉,而是意念放在丹田,但是不要刻意的用力,而是輕輕的托著,怎麼說呢?應該是似用力非用力,昨天我有更進一步的體認,那就是不是吸到小腹鼓起,而是把氣緩緩的吸到身體的中心(丹田,不是把氣用力壓到小腹鼓起),如同一個黑洞,我發現這樣不著力的吸氣,反而可以吸進更多的氣.....接下來就是吐氣,這部分就是放鬆小腹,小腹自然的舒展
所以有句話說吸氣在腳跟,吐氣在湧泉,因為吸氣時的微坐和氣到丹田,身體重心會微移到後方,所以腳跟會輕微的著力,但是吐氣時,腹部肌肉鬆吐.此時因為氣上吐也不再微坐,因此重心會稍微前移到湧泉,如果你閉上眼睛吸吐,就可以更明顯的感受到,但注意不要本末倒置的刻意的移動前後腳的重心,而是要靠腹部的進吐氣來帶動....
以上是我自己的體悟,是否正確我也不知?如想得到結論,哈哈哈,等我再練個15年,我退休時,黃大俠出世時再說了...嗯嗯,當太極拳老師是我退休後的目標,有人要先預約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