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週遭參予非洲捐鞋捐衣的朋友引發了一些資深NGO工作者不同的評論.......大意是說因為這些善心人士的捐鞋捐衣導致其鄰近諸國的紡織產業產值大幅的滑落.....因為大家都不去消費採購服飾,也養成了非洲朋友習慣了接受補助而沒有動力去工作,另外也無法提供工作幫助其脫貧......接著又將歐美品牌廠商的大量二手衣傾倒和台灣的活動連結在一起.....瞬間這些人由善心人士變成十惡不赦的人.....我沉默了幾天,後來覺得我還是得出面說幾句話....
1. 扣帽子文化: 這幾年在台灣任何事養成了非黑即白的鄉民文化,而且常常以偏概全,無限上綱放大自己的論點,越聳動越多人觀看,這和我們的媒體和一些BBS留言網站嗜血的攻擊個性有關.....因此一件事,很容易被扣帽子和抹黑,這樣只會讓願意做事的越來越少,最後輪為嘴砲文化當道,靠嘴做事情(現在由政府到民間都已經養成這個習慣了).....我們社會不缺批評的人,只缺做事的人....當你評論別人之前,請問你自己在這件事做了些甚麼?有甚麼成果....而不是抹黑
2. 簡化的結論: 我們來看看非洲的現況吧,非洲的貧窮是因為二手衣打垮了當地紡織業,所以導致百姓貧窮?是這樣的簡單二分法嗎?將善心捐贈和國家產業發展及脫貧工程掛勾,未免太沉重,因為善心捐贈的對象,很多是弱小的兒童和貧困的婦女...和主力生產的青壯年有對象的差異,另外這些紡織產業佔國家經濟生產的佔比是多少?紡織成衣是出口還是在當地國內販賣?如果是出口的話,那還不是幫國外的成衣商賺錢?還有紡織業的競爭力不全是勞力成本,還包括原物料,運輸,工人技能和績效等成本,現在是全球性的供應鏈競爭,哪一個環節是真正影響貧窮的因素?因此將當地紡織業的衰敗歸責於這些善心事業,真的太沉重,
3. 共贏而不是對抗: 誰說非洲的脫貧和慈善事業是衝突的?誰認為這些二手衣就會摧毀非洲經濟? 我們往好處來說,第一這些貧困家庭就算去工作,光是為了溫飽,不見得還有能力去買新的衣和鞋,更何況還有飲用水,照明,醫療,生活等問題和開銷,脫貧工程至少要一代到兩代人的努力,因此這段期間,降低這些人的開銷,給她們鞋子和衣服,減少其生活支出,改善其生活,其實是有幫助的....多餘的錢可以用來讀書和教育....這就是善的連動....第二其實將這些所謂歐美過剩的二手衣分發給大家時,你以為關了勞力密集的紡織業一扇門,可是為何不再開另一扇窗呢?就是這些多餘的二手衣,是否可以經過重新的設計與拼接,變成綠色環保的愛心商品回銷給各國.....當然這要做的事情就很多,要陪訓非洲民眾設計和縫製的課程.....要這些歐美品牌交涉提供無償的二手衣和放棄品牌的所有權.....接著要幫忙貼上愛心綠色環保商標並行銷,其二手衣不見得給人穿,給寵物,給洋娃娃,或提袋,掛飾和窗簾等都有很多用途.......這樣的二手衣利用是不是更有意義?會對這些非洲國家更有幫助,所以這些批評的人,為何不一起伸出手協助推廣,化解誤會和轉化另一條路呢?
4. 不忘初心: 幫助非洲的善心舉動,是因為我們有能力,其實愛台灣不必一窩蜂,有的人專注台灣內部的幫助,有的人專注非洲產業的規劃發展和脫貧,有的人可以幫助國外的弱勢,都是在做善事,都是愛台灣,都對台灣有幫助,因為我們種下了一顆善的福田在大家的心裡,每件事都要有人去做,我們要走出去,要多元...因此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本著初心,助人愛人的心即可...剩下的就盡人事聽天命了
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打了這篇文章,也提出一些解決方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敬這些有愛的勇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