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例一休這個議題由去年年底吵到今年,政府終於在去年年底強渡關山,今年正式實施.....這整件事就是政府事前溝通不良,後續影響評估不精確,加上執政上位者說錯話"漲價是必然的"....結果造成了三輸.....行政院跳出來喊說不可能三輸....那我們就慢慢的來分析吧

我們先由勞工說起,行政院說勞工是賺的,因為要嘛可以賺加班費,要嘛可以多假......怎麼算都贏,真的嗎?這個理論大有問題....第一當初的一例一休會通過,是先砍勞工的七天假,也就是勞工在一例一休之前,就得先損失了七天假,要多上班了.....尚未休到假卻要先補上班? 另外當初沒有強迫定義一例一休,所以一些特殊行業和勞方資方處在一個大家都不滿意,但尚可以接受,因為有些企業是兩週工作84小時,有些企業是兩週工作80小時,但減少的上班時數就用一些國定假日來補....現在這種創造性的模糊不見了,第一可以調假的七天假不見了....少了調假的彈性,接下來一例一休,一般企業沒問題,但是服務業就慘了.....以前資方和勞方的恐怖平衡就不見了,以前可以補假補休,現在規定一個禮拜一例一休,連續上班日也被規定天數....這對輪班的製造業和服務業就起了大地震,因為以前可以排休,資方不必付加班費...勞方覺得有錢賺有假休也可接受,現在只要例假日和休假日都得給加班費,因此用最極端的算法一年企業要多增加加班費和勞健保的支出高達1100億,可是由勞工那邊取回七天假的工時可賺回了630億,因此資方要多付400多億的加班費.....勞方則是先少了七天假,但之後會多了特休假和例假日,勞方真的賺了嗎?

一般的上班族勞工看似有了保障,要嘛多假要嘛多加班費,可是老闆的算盤撥一撥覺得要給加班費不划算,所以就不准勞工加班了,因此原本可以增加收入的加班費,因為老闆不想公司營運成本升高就不見了,因此假增加的後遺症就是加班費的減少和老闆轉用替代的臨時工補齊營運的需求....請注意,無論是資方聘用臨時工或真的歇業休假對經濟都是傷害,因為臨時工是被剝削的一群,沒有保障薪資又低,拉低了國民薪資水平,如果這些服務業真的休假,則台灣的假日消費經濟也會受影響....員工收入減少加上沒有地方消費,這會讓台灣的經濟逐漸衰退....所以勞工先犧牲了國定假日,換來以後收入可能會減少的例假和休假,算是勞工有點利益,但是讓資方的營運成本增加或營業日減少變相的收入減少....

想必資方反彈的聲音傳到了政府,所以行政院採用了鋸箭療法....只處理表面的問題,老闆大喊營運成本上升吃不消,行政院長就開了金口說"漲價是必然的".....這下好了,本來只有部分服務和製造業的人事成本會上漲,現在變成萬物皆漲了(行政院長都開金口了,怎可不漲?)....所以老闆漲價了卻還不一定會給員工加班費或調薪,但是勞方就慘了....因為無法加班薪水沒增加,工作快被臨時工替代,沒錢的情況下,物價又飆高了....在老闆不願意增加太多的成本在假日開店,萬物價格皆漲,員工的收入不增加的情況下,大家一定減少消費,進一步削弱台灣經濟,老闆賺不到錢又想更省成本,就一直的惡性循環的讓企業成本上升,消費者被剝皮和勞工沒錢賺的三者皆輸

現在政府一方面出來滅火,一方面道德勸說的要漲價的企業要調薪,請問這些老闆有這麼佛心嗎?因為調薪會讓勞健保,加班費支出的更多.....所以普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原本看似大家都不滿意的勞工休假和企業營運成本,反而一動不如一靜,不處理還比較好....行政院說休假是歐美進步的象徵....請問歐美的人均收入多少?社會福利多好?現在兩極的生活水平,台灣的淺碟經濟,在製造業逐漸面臨外在競爭出現外移和歇業的情況下,靠旅遊和服務業及民眾消費在撐經濟,現在變成假日休假的店家變多,民眾變窮,物價卻上漲的惡夢...消費可能會減少....那怎麼辦呢?大家只好自求多福,想辦法開源節流。..願天祐台灣,

 

arrow
arrow

    T.S.(黃增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