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家時下起大雨,騎摩托車用餐完到家時有點淋濕了...回到家看到電視在討論本次的諾貝爾物理學得獎的重力波....好奇的就開始聽下去.....

原來重力波是當初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後,在1915年提出廣義相對論中所提出的,- 其內容正是著名的愛因斯坦重力場方程式。這個方程式描述了處於時空中的物質是如何影響其周圍的時空幾何,並成為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核心 (資料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B%A3%E7%BE%A9%E7%9B%B8%E5%B0%8D%E8%AB%96)

我們先看看狹義的相對論.. 光錐構成了狹義相對論中的因果結構:對於每一個發生在時空中的事件A,原則上有能夠通過傳播速度小於光速的信號或交互作用影響到事件A或被事件A影響的一組事件(具有因果聯繫),例如圖中的事件B;也有一組不可能互相影響的事件(不具有因果聯繫),例如圖中的事件C;而這些事件間有無因果聯繫都與觀測者無關

 這可以證明宗教的因果關係啊.....萬物互相效力.....(所以我留下的文字記錄A...和看到我的文字所產生的感覺和共鳴B,其實就有一點因果關係,而B也有自己的光錐和因果)

請注意,空間,時間,物質(光波因為有粒子也是物質的一種),重力都有交互的影響

略微知道部份的狹義相對論之後....我們來看看廣義相對論提到的

重力時間膨脹和重力紅移 -  當有一個大質量物體存在時,對於同一個過程在距離大質量物體更近時會比遠離這個物體時進行得更慢,這種現象叫做重力時間膨脹

其中一種證實方法就是把兩個原子鐘放在不同的高度(因此來自地球的引力效應會有差別),它們在一段時間後所測到的時間會有些許差別。其差別極小極小,甚至要用到奈秒來作單位

 

光線偏折和重力時間延遲 -  廣義相對論預言光子的路徑在重力場中會發生偏折,即當光子途徑一個大質量物體時路徑會朝向物體發生彎曲。這種效應已經通過對來自遙遠恆星或類星體的光線途徑太陽時的路徑觀測得到證實

 

光線偏折現象密切相關的另一現象是重力時間延遲效應(或稱作夏皮羅延遲效應),這種現象是指在重力場中光的傳播時間要比無重力場的情形下要長,這種效應已經被多個觀測成功證實[

(TS的理解-如同我們觀察到微生物的壽命或昆蟲只有一天或幾個小時...但是不同的宇宙中如果有星球體積和重力遠大於地球的時空,他們的相對時間就會比地球來的長....所謂仙界天上一日世上十年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速度和重力對時間的影響還有狹義相對論中的雙胞胎謬論,20歲的弟弟在地球,哥哥搭乘光速火箭移動,哥哥過了5年回到地球25歲,但弟弟已經40歲了...所以未來的地球科技發展到時空旅行,選擇進入到宇宙時空洪流中的人,其時間觀會和留在地球上的人逐漸不一致了,當然前提是動力裝置要能進步到光速的幾分之幾...宇宙的旅行者也將是時空的旅行者其歷史和在星球上受重力(引力)的歷史會不太一樣,需要另外找時間和空間的座標才能回到熟悉的年代...)

本次獲得諾貝爾獎的3位美國物理學家,就是在2015年觀測到13億光年前兩個黑洞碰撞後所產生的重力微波(漣漪-如同水波,和能量及動能一樣,重力同樣的會有能量的傳遞對光和電磁波傳遞延遲的影響)這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黑洞如何形成 一顆年老且巨大的星球在生命即將結束時,會塌陷入自體之中,變成體積微小,密度卻極重的物體,其重力比一百萬個太陽還大。 它可吸入任何物體,甚至光線,形成一個看不到任何東西的區域,它就是黑洞。 只有當它對其他物體產生影響,亦即干擾附近星球的軌道或使光線的路徑產生彎曲時才會被間接發現。

廣義相對論中,白洞英語:White hole)是一種理論推測出來的時空區域,物質與光線無法進入這個區域中,但是可以從這個區域中向外出現。白洞的性質與黑洞相反,光與物質可以進入黑洞中,但是無法從黑洞中離開。這個理論最早由伊戈爾·諾維科夫(Igor Dmitriyevich Novikov )在1964年根據對史瓦西解的計算,而提出這個假設。目前已經有許多證據顯示黑洞存在,到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白洞存在,因此白洞仍然只是一種由理論推導而出的假想星體。白洞的存在也違反了熱力學定理,因為熱力學認為不是保持不變就是增加,但白洞會使熵減少。[來源請求]

有些理論家假設黑洞和白洞彼此連接,在其中連接的通道叫蟲洞,這成為許多科幻小說的主題。

(TS的理解和猜想- 13億光年前的兩個黑洞碰撞,....這裡面有時間和距離的概念,一方面遠離13億光年時間光所行走的距離,另外用時間計算13億年前的波動,傳遞到地球被觀測到....所以質量越大,能量越大,所影響的時空就會越大....因為黑洞塌陷後會一直吸入任何的物體,光有粒子,所以也可以看做屬於物質的一種,

但黑洞,白洞和蟲洞....不就很像太極圖嗎?如果是這樣,目前的世界是有物質(能量),空間,時間 => 大的物質在塌陷後變成黑洞吸收能量(時間和光物質都會受到影響而改變)...那反向的世界就是時間和光是不變的?但會改變的是負的物質和負的能量(會變化的形體-精神或靈魂嗎?神或靈的世界嗎?)所以另一個世界在精神或靈魂世界持續的演化到最後的極致就是不斷的膨脹成白洞,不斷的放出光和大爆炸-膨脹?....因此宇宙是因為此原因不斷的膨脹和擴大?,蟲洞既是連結黑洞和白洞的孔道,但也是兩種能源或力量的轉化?黑洞吸收的能量都提供給另一個世界,白洞膨脹所產生的暗粒子則提供現在的物質的世界?)

*和量子理論的關係

如果說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那麼量子理論作為我們藉此了解基本粒子以及凝聚體物理的基礎理論就是現代物理的另一支柱[161]。然而,如何將量子理論中的概念應用到廣義相對論的框架中仍然是一個未能解決的問題[162]

 

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

作為現代物理中粒子物理學的基礎,通常意義上的量子場論是建立在平直的閔考斯基時空中的,這對於處在像地球這樣的弱重力場中的微觀粒子的描述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近似[163]。而在某些情形中,重力場的強度足以影響到其中的量子化的物質,但不足以要求重力場本身也被量子化,為此物理學家發展了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這些理論藉助於古典的廣義相對論來描述彎曲的背景時空,並定義了廣義化的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理論[164]。通過這種理論,可以證明黑洞也在通過黑體輻射釋放出粒子,這即是霍金輻射,並有可能通過這種機制導致黑洞最終蒸發[165]。如前文所述,霍金輻射在黑洞熱力學的研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166]

----------------------------------------------------------------------------------------------------------------------

(TS的理解和猜想- 如果黑洞會蒸發,那就代表白洞也會被中和?.....有趣的是由廣義的相對理論來看,大質量的星球塌陷變黑洞,和對應的白洞,那人類屬於物質,能量和精神的集合體,死後應該也會有一個形態的變化....移轉的白洞存在的世界?精神和靈魂及形體不定的異世界?或留在這個世界吸收物質能量?或許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以後可以試算或解答這個問題,人死後的能量和物質轉換和星球塌陷的能量轉換是否有類似的原理,這是微觀和巨觀的差別.....

又現在研究的量子糾纏的現象,是否跨時間,跨重力依然存在?跨空間已經由中國大陸的遠距離通訊分發密鑰證實沒問題了,跨時間也證實了一部份,因為同時糾纏的反應可能快過光速,兩地同時改變狀態....所以未來的驗證是否可以驗證在重力的影響下量子是否會受到影響....?又這樣的研究是否會讓人類研究出形體或存在的轉換....請注意量子糾纏在被觀察後就會斷開關聯,這和雙胞胎搭光速火箭,或和各自接觸外在不同的環境和因果關係會形成各自的個體.....但如果能量不滅,或理解宇宙形體和能量轉換的機制,和時空重力的限制影響,或許可以在現今的物質世界有不同的存在影響....

至於何時要跨到另一個白洞存在的世界,我想更遙遠了.....不過知識是逐漸累積和發展的速度目前都呈幾何級數的成長...1915年的理論在2017年已經可以證實.....在過20或30年...或許宇宙和人,神,靈魂等科學都會有更完美的解釋和說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黃增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